记者9月18日从山西省林业厅获悉,2016年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列入生态扶贫“五个一批”,4年先后在山西全省80个县,累计实施128.5万亩次。从2017年起项目每年实施200万亩,并将晋西北地区贫困县沙棘林改造纳入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实施内容,项目县达到95个,其中58个贫困县,每年实施150万亩。
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是通过对核桃、红枣、仁用杏等干果经济林结果树实施整形修剪、高接换种、科学施肥、有害生物防治等措施,优化品种结构、塑造果品品牌,实现优质高产的经济林综合管理项目。针对我省干果经济林面积大、产量低、效益差的现状,2013年我省在17个核桃重点县试点实施了“低产低效干果经济林改造技术示范”项目,2014年在全省核桃、红枣、仁用杏等五大干果经济林重点县和基地县,启动实施了提质增效综合管理项目,每年每亩补助200元,连续实施三年。
项目的实施使全省干果经济林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据2016年调查,经过连续3年实施,项目区核桃亩均产量达到98公斤,比对照地亩均产量56公斤,增产42公斤,增产率达75%,亩均增收504元(每公斤按12元计):红枣亩均产量达到476公斤,比对照地亩均产量315公斤,增产161公斤,增产率达51%,亩均增收483元(每公斤按3元计)。同时,项目的实施对全省干果经济林管理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全省干果经济林产量由项目实施前(2012年)的12亿公斤左右,2015年提高到15.22亿公斤,2016年达到20.58亿公斤,项目主要管理树种核桃经济林产量,由项目实施前的1.2亿公斤左右,2015年提高到1.79亿公斤,2016年达到了2.07亿公斤。
此项目实施效果显著。对此,山西省林业厅先后出台了“干果经济林综合管理技术示范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关于提升管理水平,振兴红枣产业指导意见”、“干果经济林综合管理技术示范项目检查验收方案”和“山西省省级财政林业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2016年又出台了“关于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精准脱贫的指导意见”。
山西省林业厅厅长任建中说,全省每年召开2-3次干果经济林综合管理技术现场培训会,各市、县根据不同树种、不同季节管理内容,把技术培训办在田间地头,手把手现场指导,送技术到村入户,全省每年培训技术人员和林农20000多人次,项目区基本达到了“1村3-5名技术能手,1户1个技术明白人”。
据了解,山西各县在干果经济林普遍综合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示范园建设,每县建立高标准示范园3-5处,全省高标准省级示范园达到500多处。这些示范园(区)有专家指导、有管理技术人员、技术应用到位,产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已成为我省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综合管理的典型样板,既是现场培训基地,又是学习教育基地,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干果经济林科学管理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山西省近年来各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联户经营、流转经营、入股经营、合作管理等多种适合当地的经营模式,形成了以组织技术服务队为林农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模式的运作机制,主要形式有3种:一是技术服务队+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二是专业合作社(村集体)+技术队伍+农户;三是公司+合作社+农户。
此间,潞城市核桃总面积8.9万亩,挂果面积4.2万亩,通过3年连续实施提质增效,2016年全市总产量达到410万公斤,较项目实施前产量实现了翻番。其中南马村通过提质增效工程的实施,每亩核桃产量由2014年前的80公斤增加到2016年的310公斤。
蒲县正茂核桃综合加工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旗下的兴农核桃专业合作社吸收入股社员101户,通过以订单农业形式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确定收购保护价,采用“三补一分红”的办法,为社员补技术、补农具、补差价、分股利,使每户年均增收9600元。(刘小红)